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5.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考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工具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1)出示53。

        ①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表示( )个( )。

        ②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③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

        2.口算题

        40+20 50+30 40+2 50+3

        (二)发现信息,完整表达

        1.师:(出示主题图)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2.发现信息。

        师:从中你发现什么信息?(师板书)

        生:小林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写了20个。

        3.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4.尝试列式。

        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出:

        25+2= 25+20=

        (三)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②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2.理解算理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四)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0=?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②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再增加20个,在十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45个。

        2.理解算理

        小结: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3.比较发现。

        师: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五)巩固应用

        1.口算

        2.看谁算得快

        3.小猴摘苹果

        4.我来试试。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课后小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工具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小林和小红在写字。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小林和小红一共要写多少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字?)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25+2 25+20

        怎么计算25+2和25+20呢?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7,45。

        4、你觉得上面两个算式得算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我们再来看看联欢会上,同学们要喝饮料,一共要多少瓶呢?怎么计算24+9呢?

        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

        大家想一想,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算24+6,再算30+3。我们还可以先算4+9,再算10+13。同学们还可以怎么算呢?大家想一想。

        四、练习。

        1、书上第64页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练习十五1~3题。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课后习题

        课堂小测与评价。

        20+3= 25+3= 76+3=

        2+30= 20+30= 69+30=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一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9+9= 9+7= 9+6= 5+9= 4+9= 9+3=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游乐场玩,大家都来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

        随着学生的回答,明确活动:卖气球、卖风车、踢足球、套圈游戏。

        师:这些活动你玩过吗?你能任选一个活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

        (2)原来有14个圈,小华套了9个,还有几个没有套?

        (3)大熊猫原来有12个风车,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没有卖?

        刚才同学们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大家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回答板书15-9 = 14-9 = 12-9 = )

        大家都列的算式都很,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这些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十几减9的算式(板书课题:十几减9)

三、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看一下(1)题,刚才同学们已经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是15-9 =现在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计算出这道算式?

        (2)汇报:

        A、对着图,一个一个地数。1、2、3…9,拿走9个,1、2、3、4、5、6剩下6个风车。

        B、因为9+(6)= 15 所以 15-9 =(6)

        C、摆一摆小棒。

        (1)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5根。先从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所以15-9=6。

        师:还有谁和他的这种方法一样?再来说一说。

        师:这种方法是从几根里面拿走9根的?

        生:是从10根里面拿走9根的。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出计算过程:

        15 - 9 = 6

        5 10

        (2)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5根。先把5根拿走,再从10根里面拿走4根,剩下的就是6根。所以15-9=6。

        师:这种方法是怎么拿走9根的?

        生:先把5根拿走,再从10根里面拿走4根。

        师:对,他是把9根分成两次拿走。

        教师边说边板书出计算过程:

        15 - 9 = 6

        5 4

        (3)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9根,一份摆6根。把9根拿走,剩下就是6根,所以15-9=6。

        师:这种方法是把15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出计算过程:

        15 - 9 = 6

        6 9

        (学生通过自己合理的分开小棒和拿走9根小棒,教师做相应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逐步理解12-9=3的计算过程。)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来这么多种办法来计算15-9 = 这道算式,上面的方法这么多,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和同桌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小丑还剩下几个气球没卖吗?(6个)

、学生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们去解决卖风车的熊猫和正在玩套圈的同学提出来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解决这两个个问题吗?

        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完后,请稍逊色一点的学生回答。)

五、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查,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总结,师生交流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十几减九的算式再复习一遍。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得数。

        10-9=11-9= 12-9=13-9= 14-9=15-9=

        16-9=17-9= 18-9=19-9=

        你们为什么算得越来越快?你从这些算式里面还能发现一些什么吗?

        (学生能发现规律就说,不能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点拨规律:十几减九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一或者说十几减九可以用十几减十再加一。)

板书

        ?十几减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二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出示P9主题图。

        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师:小丑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小丑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请大家读一读。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师:15-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5-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3、集体汇报

        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算法一:9+6=15 15-9=6

        算法二:10-9=1 1+5=6

        算法三:15-5=10 10-4=6

        算法四:15-10=5 15-9=6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计算15-9的多种算法。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知道解决问题非策略的多样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4、小结

        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小丑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6个。

5、应用方法

        师:游乐园里还有套圈、买风车、猜字谜的小朋友,你还想到那里去看看?想去看套圈的举手!想去看买风车的举手!想去看猜字谜的举手!

        数一数,这个小男孩投了几个圈?套中了几个?有几个没套中呢?

        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没套中?

6、课间活动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小火车为咱们送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让我们一块儿唱起来,跳起来。

7、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第一题。大家齐读题目要求。11-9怎么摆,怎么算的?板书:11-9=2。16-9=7等于几?

        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题。师读题。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怎么算的?请拿着书上来告诉大家。

        (2)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8、游戏

        师: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9的题目)。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课后习题

        一、准备题

        9+()=11 9+()=14

        9+()=15 9+()=17

        15-9=□

        想:9加()得15。

        17-9=□

        想:9加()得17。

        18-9=□

        想:9加()得18。

二、做一做

        9+()=13 9+()=16

        13-9=() 16-9=()

三、计算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13-9-2= 19-9-6=

        18-9-5= 16-6-9=

板书

        十几减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14-9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3 〇17-9  15-9 〇5+97+8 〇9+6

        4-9 〇15-516-9 〇13-912-9 〇9+4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练习

        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提问

        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

六、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总结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这节课教的认识图形不能跟上学期的重复,要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2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3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重点应该是什么? 在这个学习阶段,教案该怎样设计,请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学设计栏目!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拼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聪聪、明明的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还没有准备好,想请你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你们会做吗?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学生用正方形拼摆成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并命名。学生动手操作。讲评学生的作品。再让同桌互评,自己是怎么做,图形像什么?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最初的发现比较表面,后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知道了长方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其它图形,使知识逐步趋于完善。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发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甚至争论,真正使学生介入了思维活动。学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主体地位,也能确立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能摆脱习惯于接受老师指导、评价的束缚,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获得“我能行”的体验。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要求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动手操作进行深入地反思。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发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必须去倾听,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改进。这种思维活动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发现也许是不够完善的,但大家都来动脑筋,都来参与,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发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大家都来参与动手操作的合作过程。特别是在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会点亮每个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扬弃中凝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里应充分利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自主评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渐改进。

        自主评价比较费时,因此进行一次自主评价,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教师要在有效的准备时间里做到高质量的自主评价教学,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学自主评价时能有的放矢。这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师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新课改教学中,提高自主评价质量,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学生方面来说,自主评价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有时甚至会离题很远。虽然促进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则会对该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予以补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主题上来。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 。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也不能让由学生思维信马由疆。这方面也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评价教学应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在自主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拓展性思维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剪一剪 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 用钉子板围。

        2. 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六、创新活动——当个小小设计师

        1、导入。(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

        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漂亮吗?这位设计师利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这个是什么图形?这个呢?... ...

        原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能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2、设计图画。

        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3、汇报成果。

        教师把设计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4、教师小结。

        其他学生设计得也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导入,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把单纯的表述学生自己原来的位置,升级到让学生在教室所有位置中找出指定的位置,在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本堂课的知识点。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吗?今天我们就到**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真正体验数学生活化。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设计意图:利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学《位置》时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如寻找自己的位置,**院对号入座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会遇到。通过学生的课堂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的游戏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是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通过挂图和课件等直观教具,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最好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2

一、巩固旧知进行铺垫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题卡)

        10+2=4+10=13-3=  12-10=  6+10 =  10+5=  15-5=17-10=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一个十和几个一中去掉几个一剩多少]

        2、数的组成的练习。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达到对新知识进行铺垫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利用进行动画演示:小明要过生日,请了好多同学,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学生观察要买的酸奶,怎样放的,引导学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还放了两瓶]

        2.解决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 师板演用小棒代替 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板书:30+2=32 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30和2合起来用加法,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还可以怎样列式 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 30+3=6+20=70+8=9+40=

        4.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发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还剩多少瓶?请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巩固练习 63-3=57-7=  48-8=  29-9=

        [请多个学生说说怎样算的,新知的强化。让学生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三、运用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摆小棒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摆44根,再拿走4根。 (还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 连一连

        课本做一做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第二题数学游戏:在课本上连线,在展示台展示正确者奖励玉米

        3.我当小法官

        4+60=464+60=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46

        65-5=6065-5=6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57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75

        74-4=?90+6=?

        [出示小兔和小猫他们那分别对应同一道题,结果不同,学生用手势比划小兔对还是小猫对,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出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细观察对比下选出正确的。最后一组题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进一步巩固]

四、解决问题(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出示一张春天的景色图进行情景创设,﹙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在出游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看后先进行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0+3=43 43<45 所以够 ﹚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知识?我们学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几十几减几这样的减法,下课以后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回到家里,和家长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里,减号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教案# 导语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 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 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 评析 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 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臵,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臵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的教学,设计一个教案是很必要的,教学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 反思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 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 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 渠道 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做到:

        一、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 方法 。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样就能改变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短处。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这样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可能。

        3、批改作业。

        要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要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可给满分,要养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要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理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今天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